汪時鋒
央企旗下的巨額酒店資產今年將面臨重新洗牌,涉及的資產總額可能達到千億以上。
國資委昨日宣布,從2010年起,力爭用3~5年時間將中央企業非主業賓館酒店分離重組。
“這對酒店行業無疑是一個震動。”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管理專家、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處置這么龐大的資產,對國資委和旗下129家中央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
“很多中央企業拿到這個文之后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們下周準備開一個視頻會議,進一步明確中央企業賓館酒店重組的步驟和要求。”國資委相關人士對本報表示。
央企辦酒店普遍存在
不管是為了業務招待,還是為了經營,央企幾乎都擁有非主業的賓館酒店。
按照趙煥焱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有規模化的酒店資產的中央企業包括,中國石油[13.15 -1.79%]、中國石化[11.65 -4.04%]、中國電力[1.89 -2.58%]、中國航空、中國鐵路、中國電信[3.29 -2.66%]、中國煙草、中國航天科技[14.80 -1.99%]、中國中旅、香港中旅、中糧集團、華僑城集團等。
在國資委所核定的中央企業主業中,只有四家在主業業務中明確標識含有酒店,這四家也都可以經營地方開發等相關業務。另外港中旅集團、中國中旅集團等含有旅游主業的中央企業也同酒店搭邊。其他的中央企業所擁有的賓館酒店資產基本劃入輔業之中。
不過,盡管是輔業,不少央企的酒店資產仍很可觀。按照趙煥焱的估計,涉及的資產總額可能已達到千億元以上。
不僅如此,趙煥焱對記者說,有些央企的酒店經營管理也不弱,在品牌差異化建設方面甚至走到了國內酒店的前面,中糧集團旗下的凱萊品牌就頗具規模。
背靠資金雄厚的央企,其旗下的酒店集團還是中國酒店業對外進軍的旗艦。中國石油集團旗下的陽光酒店集團國際業務遍及20多個國家,除管理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北京大廈陽光酒店、蘇丹陽光國際飯店等6家酒店外,還涉及旅游服務、物業管理、商品貿易等領域。
或向酒店主業央企集中
但是酒店輔業的強勢發展,并不符合國務院對中央企業主輔分離和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突出主業、做強主業、集中力量發展優勢產業的要求。
去年12月14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即表示,國資委將對中央企業非主業資產加大專業化整合力度,力爭3至5年時間將中央企業的非主業賓館酒店分離重組。
此前,中國郵政集團是第一家剝離酒店資產的央企。該集團從2007年開始對原屬郵政系統酒店資產通過改組、出售、兼并、轉讓等多種形式進行主輔分離。
相比郵政,趙煥焱表示,此次國資委給出的資產處理辦法更為清晰明確,也更具操作性。
這三種方式是,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市場轉讓。國有產權無償劃轉方面,此前國資委已經在去年下達了《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工作指引》為企業重組掃清障礙。對后兩種方式,趙煥焱認為,基于目前各地的產權交易市場,容易操作。
事實上,已經有一些央企的非主業酒店資產在產權交易所掛牌。
國資委表示,分離的非主業賓館酒店些方式重組到以賓館酒店為主業的優勢中央企業。這可能意味著這些非主業酒店資產將向擁有酒店主業的企業集中。
不過趙煥焱也認為,“重要的央企其酒店資產也不是完全要剝離出來,單獨上市也是比較好的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